| 
                    
                      
                        | 
                            
                              
                                | 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系硕士研究生招生通知 |  
                                | 
                                    
                                      | 日期:2018/6/6 16:06:55 点击:2915  |  |  |  
                                |  |  |  
                        |  |  
                        | r-right-style: solid; border-bottom-color: rgb(229, 229, 229); border-bottom-width: 1px; border-bottom-style: solid;">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  
      | 张芃 | 男 | 教授,优青 | 超冷原子体系理论研究 | 原子与分子物理 |  
      | 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研究 |  
      | 张威 | 男 | 教授,优青 | 超冷量子原子体系理论研究 | 原子与分子物理 |  
      | 朱传界 | 男 | 教授,杰青 | 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 | 理论物理 |  
      | 鲍 威 | 男 | 教授,千人计划 | 量子关联材料物性的中子散射研究 | 凝聚态物理 |  
      | 铁基超导研究 |  
      | 曹永革 | 男 | 教授,百人计划 | 光功能透明陶瓷 | 凝聚态物理 |  
      | 半导体照明 |  
      | 二维材料晶体生长 |  
      | 程鹏 | 男 | 副教授 | 非常规超导材料及磁性材料的物性研究 | 凝聚态物理 |  
      | 陈珊珊 | 女 | 教授 | 低维材料制备和物性研究 | 凝聚态物理 |  
      | 程志海 | 男 | 教授,优青 | 低维量子功能材料的分子束外延制备及其物性调控 | 凝聚态物理 |  
      | 先进扫描探针显微学,新型和功能化扫描探针技术与仪器 |  
      | 雷和畅 | 男 | 副教授 | 关联电子材料探索和合成 | 凝聚态物理 |  
      | 王善才 | 男 | 教授 | 量子关联材料的角分辨光电子谱研究 | 凝聚态物理 |  
      | 传统及高温超导电性的理论与实验 |  
      | 夏天龙 | 男 | 副教授 | 量子关联材料的生长与基础物性研究 | 凝聚态物理 |  
      | 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与物性研究 |  
      | 于伟强 | 男 | 教授,优青 | 量子关联材料的高压核磁共振研究 | 凝聚态物理 |  
      | 铁基超导研究 |  
      | 袁轩一 | 男 | 副教授 | 光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 凝聚态物理 |  国际交流   近5年内,物理学科支撑教师境外访问210人次,研究生境外访问47人次,与法国ILL、美国橡树岭实验室、澳大利亚ANSTO、日本JAEA等国际一流学校和科研单位交流合作,成果丰富。,实验平台
 物理系建立了四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研究平台,1.光电功能材料研发中心;2.凝聚态物性研究开放重点实验室;3.高性能并行计算物理开放重点实验室;4.新能源与新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以上4个实验室的规模与实力在国内高校中位居前列,为物理学科的重大发展提供充足的硬件保障。
 奖学金
 物理系硕士研究生学费为8000元/年,奖学金包括两部分,分别是奖学金、生活补助和系内津贴,硕士生学校一等奖学金为12000元/年,二等奖学金为10000元/年,三等奖学金为8000元/年,生活补助为6000元/年。物理系系内津贴最高为18000元/年。
 转博后,博士生学费为10000元/年,学校一等奖学金为18000元/年,二等奖学金为14000元/年,三等奖学金为10000元/年,生活补助为15000元/年,物理系系内津贴最高为30000元/年。
 除此之外,学校还提供了助教、助研和助管岗位(硕士500元/月,博士800元/月,按月记),研究生科研项目(第1期入选5000元,结项成功后,第2期10000元),博士生拔尖创新人才计划资助(一共3年,分别为10000元/20000元/20000元)。
 毕业去向
 推免:物理系拥有50%的硕士转博比例,且我系博士生招生为申请审核制,科研表现优异的同学可以获得攻读博士学位的优先推荐。
 就业:物理系毕业生具备优秀的数理基础和综合素质,长期以来受到科研机构、管理部门、IT信息行业、新材料研发、高端仪器研制等多方面用人单位的青睐。
 热忱欢迎有很好数理基础、勇于钻研、有研究兴趣和真正希望学有所成的物理系或者相关物理系本科生同学报考。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10-62517997
 联系邮箱:graphy@ruc.edu.cn
 研究生教务:赵建芝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系
     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系成立于2005年9月,是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新型研究性物理系,目前拥有物理学和材料物理学两个本科专业,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目前正承担着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八十余项,总额近2亿元人民币的各种重要科研项目,拥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和长江学者创新团队2个。硕士专业
 物理系拥有3个专业,分别是理论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和凝聚态物理,其中理论物理包含2个研究方向,凝聚态理论和计算物理,凝聚态物理包含2个研究方向,凝聚态物理实验和材料物理。
 科学研究
 2012年以来,物理学科教师承担了科技部、基金委和教育部多项科研项目82项,总计到账经费24557.42万元,其中基金委重大仪器专项“冷中子非弹性散射谱仪的研制”项目一项1.1亿和北京市产学研转化重大项目一项1800万元;发表了SCI论文426篇,其中《ReviewsofModernPhysics》1篇,《Science》4篇,《Nature》1篇,《NaturePhysics》2篇,《NatureMaterials》1篇,《PhysicalReviewLetters》29篇,《PhysicalReviewX》2篇和《NatureCommunications》11篇,ESI高被引论文11篇;1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和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物理学系2012-2016年度发表论文情况一览表:
 
  
    
      | 发表时间 | 期刊级别 |      数量 | 第一单位篇数 | 学生发表文章数 |  
      | 2012 | SCI | 48篇 | 28 | 21 |  
      | 2013 | SCI | 56篇 | 33 | 13 |  
      | 2014 | SCI | 60篇 | 24 | 22 |  
      | 2015 | SCI | 90篇 | 35 | 23 |  
      | 2016 | SCI | 147篇 | 69 | 58 |  师资队伍   物理系目前拥有教师40余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名、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叶企孙物理学奖获得者1名、人事部等七部委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名、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2名、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1名、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名、教育部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2名、北京市优秀人才1名、北京市科技新星1名、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一等奖获得者1名和宝钢优秀教师奖1名,已形成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和学术团队。物理系每年拟招收硕士生25名(一般推免生5人以内),每位导师平均每年招收1名硕士生,2019年拟招生的教师具体介绍如下:
 
  
    
      | 各专业指导教师名单及其研究方向等: |  
      | 姓名 | 性别 | 职称 | 研究方向 | 所属专业 |  
      | 韩强 | 男 | 副教授 | 高温超导和其它非常规超导理论研究 | 理论物理 |  
      | 郭茵 | 女 | 教授 | 材料计算与物质模拟 | 理论物理 |  
      | 季威 | 男 | 教授,优青 | 低维光电信息材料物性预测和表界面模拟 | 理论物理 |  
      | q-Plus原子力显微镜成像模拟 |  
      | 贺荣强 | 男 | 副教授 | 材料计算与物质模拟,量子多体系统 | 理论物理 |  
      | 李茂枝 | 男 | 教授,新世纪人才 | 表面、界面、液态、玻璃态的结构和动力学性质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 | 理论物理 |  
      | 李涛 | 男 | 教授 | 量子磁性与强关联电子体系理论研究 | 理论物理 |  
      | 高温超导微观机理研究 |  
      | 刘凯 | 男 | 副教授 | 关联电子材料的计算模拟 | 理论物理 |  
      | 表面物理 |  
      | 刘玉良 | 男 | 教授 | 强关联电子体系理论研究 | 理论物理 |  
      | 介观物理研究 |  
      | 刘正鑫 | 男 | 副教授 | 低维阻挫量子磁性系统,拓扑序和对称保护拓扑序,量子相变 | 理论物理 |  
      | 卢仲毅 | 男 | 教授,长江学者,杰青 | 材料计算与物质模拟,包括铁基超导,磁性半导体等 | 理论物理 |  
      | 量子多体系统 |  
      | 同宁华 | 男 | 副教授,新世纪人才 | 动力学平均场理论及其应用 | 理论物理 |  
      | 量子临界现象研究 |  
      | 王雷 | 男 | 教授,新世纪人才 | 复杂系统 | 理论物理 |  
      | 非线性物理  |  
      | 魏建华 | 男 | 教授 | 材料计算与物质模拟 | 理论物理 |  
      | 介观输运理论研究 |  
      | 谢志远 | 男 | 副教授 | 强关联系统的张量重正化群研究 | 理论物理 |  
      | 徐靖 | 女 | 副教授 |   材料计算与物质模拟 | 理论物理 |  
      | 俞榕 | 男 | 教授,青年千人 | 铁基超导研究 | 理论物理 |  
      | 量子磁性体系 |  
      | 齐燃 | 男 | 副教授 | 超冷原子与极性分子体系中的少体及多体物理 | 原子与分子物理 |  
      |  |  
                        |  |  
                        |  |  |  |